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他笔下的女性自带仙气浪漫至死

是一位颇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他的名字说不上是家喻户晓,但只要看过他的画,你一定对其笔下的神话场景及女性形象印象深刻。

拉斐尔前派对当时的主流画派秉持着反叛精神。他们对以拉斐尔艺术为典范、学院艺术派宣扬的机械画风、媚俗的匠气艺术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时代之前,所以主张回到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风格,以求拯救英国绘画。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于1849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当时正是拉斐尔前派在伦敦艺术界引起轰动之时。他幼年在意大利罗马的生活经历,也被认为是其后来的作品以古罗马为背景或取材于罗马神话的原因之一。

1854年,沃特豪斯一家搬到了伦敦南肯辛顿,毗邻当时新建不久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沃特豪斯的父母都是艺术家,在耳濡目染之下,他经常穿梭于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同时还在父亲的工作室帮忙。1871年,他进入皇家艺术学院(RA)就读,起先学习雕塑,后转入绘画专业。

当时的艺术圈以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思想为主宰,宣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沃特豪斯的早期作品还是以古典主题为主,并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知名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和唯美主义画派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 Leighton)的影响。

1874年,他的画作《睡眠和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的死亡》在皇家学院夏季展览上展出,获得了巨大反响。

之后,沃特豪斯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其作品以描绘古希腊神话、亚瑟王传说、文学戏剧及历史上的传奇女性而闻名。

沃特豪斯的作品多用油彩创作。他运用象征主义、生动的色彩和美丽的光影表现了神话传说中女主人公的“恶”与悲剧色彩。

这幅《喀尔刻向尤利西斯敬酒》描绘了《尤利西斯》中的一个场景。女巫喀尔刻试图用酒杯中的药水向前来拯救水手的尤利西斯施咒,将他变成猪,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在镜子中可以看到尤利西斯的身影。

《夏洛特姑娘》是沃特豪斯的名作之一,灵感来自丁尼生于1832年创作的著名诗作。作品描绘了困于孤塔中的夏洛特在镜中看到了圆桌骑士兰斯洛特后,不顾诅咒乘着船前去寻找兰斯洛特。然而最终这艘船带她驶入了静谧的死亡。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奥菲利亚则是沃特豪斯喜爱的另一个创作主题。这可能也是受到拉斐尔前派核心人物,罗塞蒂和米莱的影响。他在1888年以《奥菲利亚》作为他的毕业作品。

后来,沃特豪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再次创作《奥菲利亚》系列,但最终因病没能完成该系列的创作。

《不可怜惜的美女》的灵感源于济慈1820年发表的诗歌。画中一位骑士在林中偶遇了一位女子,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而这位美女则将她的长发缠绕住了这位痴情的骑士,仙女的外表下透露出了一丝危险性。

在沃特豪斯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美丽、温婉、忧伤的女性形象。这些神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少不了沃特豪斯身边人的影子。据说他的妻子Esther、妹妹Jessica和嫂子Mary都曾为其做过模特。

后来,人们在沃特豪斯于1905年创作的《拉米亚》钢笔素描画背面发现了Muriel Foster的名字,才由此知晓了他的灵感缪斯,其他模特还包括Beatrice Flaxman等人。

纵观整个艺术史,虽然拉斐尔前派的存在感及影响力不及一些大家,但他们的反叛精神已经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中,具有前人无法复制的美感。即使是在21世纪,他们的作品依然为人称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